唐朝著名政治家李泌生平简介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唐朝著名政治家李泌生平简介,以及唐朝李泌个人资料简介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张延赏简介:唐朝众多宰相之一,《全唐文》收录其文一篇
不久,韩滉病逝。张延赏揣知唐德宗的心意,宣扬和亲之益,提出李晟不应久握兵权。唐德宗便削去李晟兵权,改任他为太尉、中书令。张延赏不顾宰相主持三公册礼的惯例,故意让兵部尚书崔汉衡主持,以此轻慢李晟,受到舆论的非议。同年五月,吐蕃果然在平凉会盟时背约,谋划劫持唐朝大将浑瑊。
王夫之:张延赏奸佞小人,爚乱天下,吐蕃劫盟之役,几危社稷,廷臣莫能斥其奸,而李晟抗表以论劾之,正也。……平凉既败,浑瑊几死,延赏之罪已不可揜,然且保禄位以终,而谴诃不及。 个人作品 《全唐文》收录有其文章一篇:《南门记》。 《唐文拾遗》则收录其奏疏一篇:《请减官收俸料资西讨奏》。
张氏三世宰相,然器有所穷,嘉贞穷于俗,延赏穷于忮,弘靖穷于权,惜哉! 司马光:上即位以来,所用之相,姚崇尚通,宋璟尚法,张嘉贞尚吏,张说尚文,李元纮、杜暹尚俭,韩休、张九龄尚直,各其所长也。
张延赏看后更加气愤,责令两日内必须审理完毕,结案。第四天,书案上依然放着一张便笺,上面写着:钱十万贯。张延赏看后再也不过问这宗案子了。孩子们得知这件事情后,找机会问张延赏为什么不继续过问这宗案子啦?张延赏回答说:“钱出到十万贯,能通神啊!没有不可转回的事情。
唐朝时期政治家李吉甫简介:辅佐唐宪宗开创了元和中兴
1、元和二年(807年),杜黄裳罢相,李吉甫则被任命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他外放江淮十余年,深知百姓疾苦,拜相之后鉴于藩镇节度使贪婪恣肆,便奏请皇帝,让节度使属下各郡刺史独自为政。 李吉甫还建议,应禁止州刺史擅自谒见本道节度使,禁止节度使以岁末巡检为名向管内州县苛敛赋役。
2、李吉甫(758年-814年),字弘宪,唐代政治家、地理学家,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)人,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。李吉甫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 ,早年以门荫入仕,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、太常博士、屯田员外郎、明州长史、忠州刺史、柳州刺史、考功郎中、中书舍人等职。
3、元和年间,李吉甫两次被拜为宰相,期间一度出掌淮南藩镇,爵封赵国公。他策划讨平西川、镇海,削弱藩镇势力,还裁汰冗官、巩固边防,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。元和九年(814年),李吉甫去世,追赠司空,谥号忠懿。 李德裕(787年-850年),字文饶,唐代政治家、文学家,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,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。
唐德宗李适简介:他是怎么为元和中兴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?
1、李适在位时,根据宰相李泌的建议,北和回纥、南和南诏、西结大食、天竺,打击吐蕃,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,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。
2、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、南诏打击吐蕃,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,为元和中兴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。贞元二十一年(805年),李适于会宁殿驾崩,年六十四,谥号神武孝文皇帝,庙号德宗,葬于崇陵。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(742年5月27日),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的东宫中。
3、在位皇帝:唐德宗李适,他是唐朝的第九代皇帝,在位时间长达二十六年。年号使用时间:李适在位期间使用了“贞元”作为年号。历史背景:在贞元年间,唐德宗李适对外联合回纥、南诏,打击吐蕃,成功扭转了对吐蕃的战略劣势,为后来的唐宪宗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。
4、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、南诏打击吐蕃,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,为元和中兴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。贞元二十一年(805年),李适于会宁殿驾崩,年六十四,谥号神武孝文皇帝,庙号德宗,葬于崇陵。主要成就——军事成就 削藩之战 李适即位后,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。为此,他不惜使用武力。
李泌是如何遏制吐蕃攻唐的
唐朝与吐蕃的战事持续了约300年。在安史之乱后,吐蕃乘虚而入,占领了唐朝大量领土。 李泌提出平蕃策,通过联合周边国家,共同遏制吐蕃,最终形成了贞元之盟,化解了唐朝的危机。 李泌在中国古代谋臣中占有重要地位,与诸葛亮、张良等人齐名,他们均以远见卓识在战略上取得胜利。
李泌的平蕃策,根据当时的形势,提出了联合周边国家,孤立吐蕃的策略,最终不仅战胜了吐蕃,而且使它四分五裂元气大伤,再无法威胁到唐朝,消除了唐朝在西方边境的威胁,对巩固唐王朝的稳定,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。
在贞元之盟构建的过程中,李泌的智慧和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李泌回朝后,针对德宗提出的割地给吐蕃以换取叛乱平息的想法,提出了强烈的反对。面对吐蕃军队的迟缓和掠夺行为,德宗虽准备兑现承诺,但李泌坚决阻止,指出割让战略要地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,也忽视了对唐军将士的合理褒奖。
不得不说,李泌的计策是高明的。首先,回纥与吐蕃本是世仇,两者在北庭、安西多次交战,存在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;其次,大食正在中亚扩张,与吐蕃针锋相对,是可以拉拢的力量;再次,南诏跟随吐蕃攻打唐朝,虽然出力很多,但没有得到什么好处,反而还备受压迫;而天竺,也经常受吐蕃的侮辱和侵略,必定能成为大唐的盟友。
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,唐朝经历了数次内乱,军事力量被严重削弱。面对吐蕃在河西走廊和陇右地区的攻势,德宗不得不采取割地求和的策略,但这一做法并未能持久稳定局势。李泌,这位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老臣,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思熟虑的战略构想,为德宗指出了另一条出路。
面对如此困局,唐朝需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。这时候李泌提出了“北和回纥,南通云南,西结大食、天竺”的战略,因为以唐朝那时候孱弱的国力,是无法独自支撑对吐蕃的作战的。战略制定是不容易的,而执行战略更不容易。制定战略要分清楚主要的矛盾、主要的竞争对手。
唐代宗生平简介,大唐第一多情皇帝唐代宗李豫
1、宝应元年(762年),专权的宦官李辅国杀死了张皇后,肃宗也受惊吓而死,李m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,改名豫,时年36岁,是为唐代宗。唐代宗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,代宗虽有抚平战乱创伤的意愿,但动荡和磨难不仅抵消了他建设国家的热情,也使他开拓进取的锐气严重受挫。
2、唐代宗李豫(727年1月9日-779年6月10日),初名李_[chù],陇西狄道(今甘肃省临洮县)人。唐朝第八位皇帝(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,762-779年在位),唐肃宗李亨长子,母为章敬皇后吴氏。李豫为人仁孝温恭,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。
3、他追授其祖父吴为太尉,任命吴为母弟,宣城使吴为开复仪第三师,太子指挥,并封濮阳郡,吴为中郎将,为开复仪第三师,太子余德,济阳郡人,冯元久,盛文员参军,吴麟为开复仪第三师,太子詹氏,濮阳郡人。代另一叔侄、吴聪,同日开府,授太子詹某物,封濮阳郡。
上一篇: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哪些比较好
下一篇:菠菜美食做法大全